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linkedin

「過期」食品的謊言:謹慎的最佳食用日期造成不必要的食品浪費

目前,每天需處理約有3,255噸廢棄食物,相當於226輛雙層巴士的重量。每年在香港扔掉超過1.55億磅過了“最佳食用日期”但仍然完全可食用的食物。

使用期限和最佳食用日期

根據《食品及藥物(成份及標籤)規例》,香港有兩種類型的過期標籤。當一種食品有「最佳食用日期」時,這意味著如果顧客正確存儲食物,該食品應該在指定日期前後維持其獨特的特性。另一方面,像肉類和乳製品這樣的易腐商品會標有「使用期限」。建議不要在使用期限後食用某些食品,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即時危險。公眾大多不了解這兩種食品標籤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對食品過期的了解有限,最終導致浪費食物的結果。


從微生物的角度來看,當食品標有「使用期限」時,我們應該格外謹慎。最好避免食用這些東西,因為它們容易滋生細菌。而「最佳食用日期」僅涉及品質。即使過了保質期,食物仍然可食用,但其品質可能不是最好的。

 

We should be extra cautious when eating food that has “Use By” indications from a microbiological standpoint. It is best to avoid consuming these things since they are susceptible to bacterial development. Best-before dates, on the other hand, solely pertain to quality. Even beyond its expiration date, food may still be edible even though its quality may not be at its best. 

可持續飲食

根據海外研究,香港的食品標籤落後於其他城市。在一些西方國家,如丹麥和英國,已經取消了「最佳食用期」的標籤,而這些國家也有類似於丹麥的Wefood和英國的Approved Food的商店。一家新的丹麥超市提出了一種方案來減少食品浪費,即給剩餘的、不受歡迎的食物一個第二次上架的機會,而不是把過期或有瑕疵的食物扔進垃圾桶。

可持續飲食小貼士:

均衡飲食:選擇富綠色蔬菜、豆類、水果和蔬菜的飲食

減少食物消耗:減少肉類、魚類和乳製品的攝取量

選擇天然產品:避免選擇轉基因和加工產品

避免浪費:只購買你即將食用的食物量

保護環境:食用時令食品,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支持公平貿易:選擇促進尊重商業關係的食品/ 品牌

Category

Categories

相關商品